攻坚加速度|洋塘乡: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
2025-08-11 11:14:1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曹智莹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31
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8月11日讯(通讯员 郭伊凡 李璐倩)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永兴县洋塘乡以特色产业为笔,以实干精神为墨,凝心聚力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。

在事事顺皮具厂的车间内,缝纫机“嗒嗒”作响,50余名工人正专注地裁剪、缝制、打包皮具产品。据悉,该厂于2022年正式投入生产,车间厂房600多平方米,总投资600万元,主要生产箱包、皮带等皮具制品,产品远销国内外。而厂区原本是荒废的学校教室,村里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合作经营,实现村闲置资产“变废为宝”,焕发新活力。

事事顺皮具厂厂长李丽丹:“乡里不仅帮我们协调用地、办理手续,还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。”

小车间,大民生。皮具厂的落地不仅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,更让村民实现了“挣钱顾家两不误”。

洋塘乡西禅村村民张姚:“以前我在外面打工,孩子成了留守儿童。现在厂子开在家门口,每月能赚4000多元,还能照顾老人小孩。”

事事顺皮具厂厂长李丽丹:“现在厂里80%的员工都是本地人,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占15%。”

仲夏时节,洋塘乡陈家村锦绣黄桃基地迎来丰收。枝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,金黄的外皮裹着淡淡绒毛,空气中弥漫着香甜气息。果农正踮脚采摘,篮筐里堆满的黄桃像一个个“黄金球”。

洋塘陈祥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立华:“我们种的锦绣黄桃甜度高、口感脆。今年亩产预计超3000斤,批发价每斤8元,供不应求。”

这片黄桃基地曾是荒山坡地。2021年,乡政府牵头成立合作社,流转土地200亩,引进优质品种,邀请农技专家定期指导。从修剪枝叶到疏果套袋,从病虫害防治到品牌销售,为果农提供“一条龙”服务。如今,基地不仅带动3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,还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让周边100余名村民实现季节性就业。

洋塘陈祥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雷小红:“我家30亩地入股合作社,每年分红2万元,平时在基地干活每天还能赚150元,比种水稻强多了。”

今年以来,洋塘乡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以党建为核心,聚焦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两大引擎,同步推进生态治理、文化繁荣、组织强化、民生改善、社会治理五项重点任务,形成了“党建引领、双轮驱动、五维发力”的乡村振兴新格局。

洋塘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王小伟:“乡村振兴,产业是根。我们通过精准定位‘一村一品’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让每个村都有了‘拿得出手’的支柱项目。”

从皮具厂的车间到黄桃园的枝头,洋塘乡的乡村振兴之路,是产业与民生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。“小车间”撬动“大就业”,留守妇女、老人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,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难题,更让家庭温情得以延续;“金果子”催生“甜日子”,黄桃基地将荒山变“金山”,通过品牌化、规模化发展,让农民从“靠天吃饭”转向“靠产业致富”。

洋塘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王小伟: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化‘党建+产业’融合模式,延伸产业链,拓展电商业务,开发深加工产品,打造更多‘家门口的致富车间’和‘千亩生态果园’,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、底色更亮,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。”

责编:曹智莹

一审:曹智莹

二审:郭美英

三审:楚娟
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  下载APP